正體 簡體
訪客 歡迎您! 會員登入
回主頁 → → 本篇主題:冠心病
新增回覆
[quote]引用linda的文章: 冠狀動脈心臟病乃是血管粥狀硬化變性最容易引起的一種疾病,它導致許多西方國家年青人或壯年人的死亡,雖然西方國家近年來在對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控制下,死亡率有減少的趨勢,但在東方的日本以及台灣卻相對反而有慢慢增加的趨勢。冠心病的預防該從何時開始?目前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已受到相當的重視。 再告訴您喔!心臟分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個部分,其中以左心室最重要,擔負了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部位的主要功能。同樣的,左心室的冠狀動脈也特別重要,而且最可能發生問題。 冠狀動脈阻塞通常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後形成一種類似脂肪的沉積的瘢塊所造成。當已形成的瘢塊撕裂或破裂後會造成血液凝集,形成血塊阻塞冠狀動脈造成心臟缺氧,這種情況有時候叫做冠狀動脈栓塞或冠狀動脈阻塞。而心肌某一部位的血液減少供應造成心肌的損傷或死亡叫做心肌梗塞。假如冠狀動脈嚴重收縮或痙縮時,已經是造成心臟缺氧的前兆,所以對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接著我們來看下面這四個不同的動脈血管內壁,您分的出哪一個才是健康的動脈嗎? 左:正常健康的動脈。 中:脂肪凝聚血管內壁,血管壁纖維變厚硬。 右:血管變窄血液凝塊阻塞。 冠心病已確認的危險因子 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眾多,可分類如下。 冠心病已確認的危險因子 一. 終身無法改變者 : 遺傳基因、種族、年歲增高 二.可改變的 : 高血壓---比常人的機會多兩倍半:血壓高會使到血管收縮。高血壓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為目前已開發國家中引起心臟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長期而言,高血壓將使心臟肥厚進而引起心肌病變及心臟衰竭;對血管而言,將引起腦中風、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主動脈血管剝離及腎血管疾病等嚴重併發症,造成病患永久的傷害及死亡。 雖然大部份的人對於高血壓防治的重要性已有認識,但事實上根據美國研究報告顯示在所有的高血壓患者中只有約百分之12∼21能得到良好的控制。而在民國65年台灣地區的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中,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壓病人僅占所有高血壓病患的百分之45。由此可見對於高血壓的防治,所須努力之處仍然很多。 高血壓一般而言並沒有明顯症狀,經常讓人渾然不覺,待一段時日之後,可能會有下列自覺症狀,即頭重、頭痛、耳鳴、眼花、失眠、呼吸急促、頭頸部酸痛與兩肩酸硬等。據統計,在台灣年齡超過四十歲以上者約百分之20罹患高血壓,隨著年齡的增加,高血壓的患者也愈來愈多,在這些病人中,大約只有1/5是因高血壓自覺症狀而定期服藥,並在醫院追蹤治療。這也就是為什麼高血壓被稱為「隱形殺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女性患者有心臟病的機會比一般人多一倍,男性多百分之五十。 高脂血症---膽固醇過高,患心臟疾病的機會比普通人多三倍:因為體內過多的膽固醇會積聚在血管內,使血管日漸狹窄,妨礙血液流通。動脈硬化症發生率與LDL膽固醇的濃度成正比關係,而與HDL膽固酵的濃度呈反比關係。有些藥物及嗜好會影響血中HDL膽固醇,例如運動、酒精、女性荷爾蒙及一些降血脂肪藥物會使血中HDL膽固醇上升,對血管有益;相反的,抽煙、肥胖、不動、男性荷爾蒙則會降低血中膽固醇,因而會加重動脈硬化的可能。 肥胖症---因為肥胖引致血壓高、血脂肪過高、糖尿病,而這些疾病又會誘發心臟病。 抽煙---吸煙人士比普通人的機會多兩倍半:原因是香煙中的尼古丁或煙草化學物質會損害心臟血管,若血管出現裂痕,膽固醇便會積聚起來。 家族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史 A型的行為型態---情緒受壓會導致身體出現生理變化,腎上腺素分泌大量荷爾蒙,加速呼吸和心跳,並使血壓和血糖的水平上升,及釋放更多的高能量脂肪到血管去應付能量的需求,而這些荷爾蒙也會增加血小板的濃度,從而引發心臟病。 缺乏運動---缺乏運動是心臟病的導因之一,運動不單止幫助對抗心臟病,對於經常坐著不動的人來說,在日常的生活裡加入輕微的運動,能夠降低血壓、乳癌、腸癌、情緒低落、精神緊張、壓力等。 濫用古柯鹼(cocaine)或安非他命(amphetamine)…….等等。 心臟疾病的形成往往長達二、三十年,而且一旦罹患,就會一輩子如影隨形的跟隨左右。因此,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就是從年輕開始,注意各種健康狀況,避免引起心臟病的危險因子,譬如注意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取、保持標準體重及戒菸等;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人,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壓及糖尿病人,更應加強防治。 【 linda 曾編輯過本篇文章內容, 2007/7/1下午 07:49:58 】[/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