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通常可以由病人的年紀,出血量的多寡,血便的色澤,症狀持續時間的長短,而有不同之病因考量,配合詳細的病史及必要的檢查方能找出病因。醫師也強調而飲食方面應多加攝取高纖維及蔬菜水果,若家中小朋友有血便之症狀,應及早就醫。
童綜合醫院小兒胃腸科門診連續接獲了二名孩童患有血便的案例,年紀輕輕即有血便確實令人憂心,但若能將徵兆看成是一種身體反應的警訊,儘快至院看診,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師表示,便血常會被人誤以為是痔瘡而不以為意,其實便血也是一種大腸癌的症狀之一,所以呼籲民眾對於有血便的情況發生時,千萬不可輕忽。
童綜合醫院小兒科胃腸科醫師李一賢表示,這二名便血孩童年紀相當的輕,分別為3歲及7歲都是罹患了多發性大腸息肉症及潰瘍性大腸炎,而3歲的賴姓男童經診察後發現8顆大小不等之息肉散佈於大腸,病理檢驗顯示皆為良性,目前已切除,通常息肉切除後即不太容易再長,可說是預後良好的疾病。醫師進一步說明,兒童之大腸息肉大部分皆為良性且是單獨一顆,該男幼童的大腸長了8顆是確實較為罕見,此臨床症狀為便血外,腹痛並不常見,有些患童由於便血症狀較久,可能會引起缺鐵性貧血。
另一位7歲林姓女童,因為經常性腹痛合併血便,經診察發現大腸有多處潰瘍形成,研判為罕見之潰瘍性大腸炎(此症在西方人較常見),目前已用藥物控制住病情,往後得定期的追蹤診察,要特別注意的是該病症容易合併其他器官問題,且有可能演變成大腸癌,不可掉以輕心。李一賢醫師表示,小兒便血雖是兒科門診中常遇見的問題,但可大可小,家長也要特別注意孩童的排便情形,而造成便血的原因為便秘造成的肛裂,急性腸胃炎、大腸息肉及牛奶蛋白過敏等。
李一賢醫師提醒家長們,血便通常可以由病人的年紀,出血量的多寡,血便的色澤,症狀持續時間的長短,而有不同之病因考量,配合詳細的病史及必要的檢查方能找出病因。醫師也強調而飲食方面應多加攝取高纖維及蔬菜水果,若家中小朋友有血便之症狀,應及早就醫。
糞便中有鮮血,衛生紙上或馬桶裏有血。
排便時會疼痛。
肛門有軟塊,或會痛的腫脹。
肛門裏或肛門附近會癢。
肛門流出黏液。
痔瘡是指肛門內外的血管腫脹。原因包括遺傳、老化、懷孕、長期腹瀉、便秘過度使用輕瀉劑等。
你可以做什麼
試試坐浴。每隔幾小時在溫水中坐8-10分鐘。排便後坐浴最好。
常常洗澡,清洗肛門部門時要特別注意,不要用力擦洗皮膚,並且要拍乾。
在肛門中及四周抹些凡士林,以減少排便時的疼痛。
使用軟便的成藥。
使用栓劑減輕疼痛,但是避免含有局部麻醉劑成份的藥膏(成份名稱以caine為字尾)。這些藥反而會增加疼痛。
不要抓癢,否則愈來愈糟。到藥局買痔瘡藥膏止癢。
什麼時候該找醫生
當流血持續好幾天時,你可能有更嚴重的問題,例如結腸癌。
如果疼痛持續或很劇烈,你可能需要以手術去除或縮小痔。
預防之道
多吃水果蔬菜、麩皮麥片和全穀麵包。(孕婦在改變飲食習慣前,請尋求醫師意見。)多喝水或水果蔬菜汁(每天至少八大杯)。這些都有助於軟便。
減少肉類、動物脂肪、酒精的攝取。
固定排便的時間。最多坐在馬桶上5-10分鐘。
如果你整天坐在辦公室,隔些時間休息一下,起來走走。長期坐著會減少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
不要坐在甜甜圈形的椅墊上,以免血液停留在腫脹的靜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