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頁面


訪客 歡迎您!   會員登入

 回主頁  →     →  本篇主題:肝癌


  新增回覆

      留 言:

[quote]引用linda的文章:肝癌真正的成因和其他癌症一樣尚未十分明瞭,但下列五點是目前公認最有關係的﹕ B型肝炎病毒: 台灣是世界上有名的B型肝炎盛行區,B型肝炎帶原者約佔15∼20%;且B型肝炎病毒證實可崁入肝細胞核內,可能造成細胞的變性,而形成日後的肝癌。肝癌患者中,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者佔80∼90%,且其家屬帶原率及肝癌之發生率亦比一般人高。 C型肝炎病毒: C型肝炎的感染也是肝癌的一項危險因子。台灣地區約有30萬C型肝炎帶原者,肝癌患者中,高達50∼70%患者併有C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硬化: 肝硬化可能是肝癌的先兆,也可能是造成肝癌之原因,任何原因造成肝硬化之後均有機會變化成肝癌。 肝毒性物質: 能使肝臟受損之毒性物質,其中最具代表性是由徽菌所產生的黃麴毒素。本省由於溫度高、濕度大,徽菌易滋生,而食物中如稻米、玉米、花生等,是較易被徽菌污染而產生黃麴毒素。 其他因素: 免疫機轉的缺損、營養不良、感染、長期酗酒、服用過量藥物如類固醇、荷爾蒙、動情素及先天性新陳代謝之缺陷等,亦有報告和肝癌有關。 肝癌的臨床表徵及診斷方法 1.無特殊臨床症狀型: 大部份的小型肝癌在被診斷時幾乎都沒有特殊的臨床症狀,或只是輕微的易倦怠、上腹部不舒服,同樣的,有少部份的大型肝癌雖然腫瘤很大,但臨床上病人也可以沒有特別的臨床症狀存在。 2.明顯型: 患者甚至可自己摸到腹部腫塊,且常併有倦怠、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3.肝硬化型: 大多有長期的慢性肝炎史或早已被診斷為肝硬化,突然在短期內病情惡化,如黃疸 加深、產生腹水等。 4.其他的臨床表徵: 病人有肝炎病史而出現類似急性肝炎的黃疸、噁心之後,才被診斷;或是因肝癌太大,破裂出血導致急性腹痛;或腫瘤太大造成阻塞性黃疸,才被確定診斷;也可因肝癌轉移出去的器官產生了症狀,如肺部會呼吸因難、骨頭會疼痛,之後才被發現有肝癌;剩下相當少數的病例可以生前沒有症狀,而是在死後屍體解剖時才被發現。 肝癌的診斷方法 1.理學檢查: 肉眼可見或以手可摸到腫大的肝臟,或其他肝硬化的現象。 2.實驗室檢查: 生化方面有SGOT(AST), SGPT(ALT),Albumin, Total Bilirubin, Cholesteral,vGT,Alkaline phosphatase等。另外血清中a胎兒球蛋白(AFP)亦可作為肝癌標記之一。其他如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C型肝炎抗體(Anti-HCV)在肝炎標記的診斷上相當有幫助。 3.影像學方面的檢查: 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首推腹部超音波檢查,不僅方便、經濟且不會有痛苦,同時目前對小型肝癌(小於3公分)已有良好的診出率,是最佳的篩檢工具。其他尚有電腦斷層掃瞄、核磁共振掃瞄、核子醫學同位素檢查、血管攝影及肝切片等各種不同的方法。 治療方法 首先要能面對自己的病情,然後找一位專科醫師,特別是腸胃科(肝膽科)專科醫師,好好的追蹤治療。有時候病人是以表現出肝硬化的併發症,如腹水、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肝昏迷等,我們的治療目標也是在預防這些併發症的產生。 肝癌本身目前主要是以手術切除為主,其他方法包括肝動脈栓塞法、酒精注射法、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肝臟移植等等,但效果有限。 肝癌的預防 肝癌不但死亡率高,預後奇差,病因複雜,症狀又不特異,可謂極其「狡滑」,目前醫界預防唯一的方法仍只有從「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著手。 對下列的人而言,包括B型肝炎帶原者、C型肝炎帶原者,慢性B型或C型肝炎病人,肝硬化病人,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最好每半年做血清α胎兒球蛋白、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的檢查,來尋找小型的肝癌,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 就未感染B型肝炎的人而言,則建議接受疫苗的接種。 最後建議不管任何人都應避免不必要的打針、輸血,服用過量藥物如類固醇、荷爾蒙動情素,戒煙、少喝酒,避免攝食不新鮮的或發霉的穀類、豆類。 [/quote]